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落实党的XX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进行了改革战略部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四个层面出发,在把握四重逻辑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一、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
正确的思想指引是管前进方向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拓展,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
首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仅如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人民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脉相承,
其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改革初期,我国的改革更多是发展型改革,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后,治理型改革相伴发展型改革深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总结这些实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这三个“更好相适应”,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两对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当前的时空方位和主要矛盾变化,新增加了“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又结合中国实际作出了原创性的理论贡献;这“三个更好相适应”是衡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尺。
二、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对之前改革的延续、深化、传承,同时也有创新、开拓,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