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多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在2024年两会期间作出系列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一方面,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来看,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关注:第一,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特点。新质生产力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具有创新驱动、高效、绿色、可持续等特征。第二,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来看,近几年,国内外学界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任务、面临的挑战及成因、前景与途径等展开深入研究,取得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以“基于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鉴于此,在阐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属性的基础上,对省基于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前景与途径展开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属性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现形式;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必须以发展方式创新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堵点卡点;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新质生产力的属性
第一,创新性。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生产力,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上,还涵盖了多个层面,如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等。
第二,科技性。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是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手段的新型生产力。
第三,高效性。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效率高、质量高。追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高效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第四,环保性。新质生产力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第五,先进性。新质生产力凝聚了深刻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所产生的基础性成果。概括起来就是:新质生产力具有创新的属性、科技的属性、高效的属性、环保的属性、先进的属性。这些属性使得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省基于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及挑战
省基于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省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动力。省基于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技术创新和转化难题;要素配置和优化问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压力;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壁垒问题;国际竞争激烈。
(一)省基于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满足适应新的经济状态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由偏向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向重视质量、效益的集约化增长转变。在这一环境中,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经济优质发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第二,满足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需要。省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但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省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省地处边疆地区,与周边省份和国家的经济联系紧密,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省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的。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省生态资源丰富,民族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民族文化的任务十分繁重。省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