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调研的点上汇报材料准备工作一二三
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指导,是工作需要,也是工作要求。有的调研是随机性的,基层无需准备,也无从准备。更多的调研往往会提前打招呼、发通知,基层需要从多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挑选好调研点并从多方面做好汇报准备。
这段时间,一连有好几位“大领导”下来调研,我全程参与指导本地基层调研点的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也因此而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对迎接领导调研的准备工作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按照“打一仗总结一次”的习惯,下面聚焦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就其关键之处和实操要领作个系统梳理。
第一,汇报“盘子”要定好
迎接领导调研,其准备工作就像是下棋,不能见子打子,必须通盘考虑,先从总体上作出安排,让车马炮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显其能,推动准备工作有序展开。仅就工作汇报来说,谁来汇报,在哪里(会议室还是基层一线、项目现场、田间地头)汇报,以什么形式汇报,汇报多长时间,汇报材料由谁牵头起草,哪些部门(单位)参与,如何分工合作,什么时间交稿,谁来负责审改校核,都需要以工作细案或任务清单的方式予以明确,这样才能避免打乱仗、做无用功,同时也有助于逐项检查落实,确保不出疏漏。
第二,汇报“点位”要找准
领导调研,线路的安排非常重要。线路线路,既要考虑好“线”的问题,又要考虑好“路”的问题。就“线”来说,两点成一线,线由点串成,点上要有看头,还要串得巧、接得紧。调研点要么是工作亮点的荟萃点,要么是工作难点特别是突出问题的观察点。如果一次性安排有多个调研点,点与点之间不宜隔得太远。在路上花费的时间越多,在点上预留的时间就应该越长,尽量不要给人以急着“赶场”、忙于“走过场”的感觉。就“路”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尽量不走回头路,这样能看到更多不同的“风景”。
调研线路确定之后,找准汇报的“点位”就尤为关键。这里所说的“点位”有两重含义:一是内容上的,指的是汇报的重点要点。撰写汇报材料的时候,不仅要向领导的关注点聚焦,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抓住要点、解剖难点,还要注意处理好汇报(解说)的重点与看点之间的关系。一看就明白的“点”,无需汇报或点到即止;领导关注或需要引导领导给予关注的“点”,则应当用好语言的“放大镜”加以清晰呈现,通过汇报中的“说清楚”,让领导更好地“看明白”。二是站位上的,指的是汇报人(讲解员)在调研现场的立足点。这个问题,需要与调研者的立足点一并考虑,既要合乎礼仪规范,表现出对调研者的尊重,又要便于调研者听和看,并与汇报人(讲解员)灵活互动。哪个(些)点要停下来作汇报,哪个点要边走边汇报,按照怎样的逻辑(先总后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等)、运用什么方式和语言把这些点串起来,都应当提前考虑清楚。
第三,汇报形式要多样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研点上向领导作汇报,起汇报作用的不止是语言,领导足之所到、目之所及都具有汇报的作用,预先都应有所考虑、有所准备,做到备豫不虞,防止百密一疏。文稿铺(www.wengaopu.com)整理发布
我们常见常用的汇报形式,有口头、书面、画册、短片(视频、PPT)、橱窗、展板(板报)、沙盘、实物,等等。具体采用什么形式,是“单打一”还是打出“组合拳”,既要从汇报的内容考虑,更要从调研点的实际出发,力求自然、贴切、顺畅。自然,就是天然合理,就该是这个样子,就该用这种形式。贴切,就是形式与内容相统一。顺畅,就是整个汇报过程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没有卡顿。
同一次调研活动,要避免同样的汇报形式反复用、用到底,否则会让人产生“视听疲劳”。现实中,普遍存在展板用得过多过滥的问题。用展板作汇报,具有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优势,但如果领导走到哪儿都是看展板,即使展板制作得再好,汇报的效果也不会好。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临时架设的展板作汇报,不如使用位置固定的橱窗或板报,即使展板和橱窗展示的内容完全一致,观感也不一样。用三脚架撑起来的展板,容易给人以刻意准备、仓促上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