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写作技巧:“工作角色”决定“写作角度”——例谈总结类文稿的一个高阶写作技巧

2025-01-05 08:40:06 137
联系客服提示-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  笔杆子写作神器 - 公文网 - 公文写作网 - 老笔头文库 - 笔杆子公文网 - 老笔头公文写作网 - 笔杆子公文 - 笔杆子之家 - 公文思享文库 - 笔杆子家园 - 公文写作素材 - 公文写作宝 - 笔杆子公文写作网 - 公文材料网站 - 公文写作网 - 新文秘网

“工作角色”决定“写作角度”——例谈总结类文稿的一个高阶写作技巧

“工作角色”决定“写作角度”

——例谈总结类文稿的一个高阶写作技巧

最近,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基本结束,各级各地纷纷撰写总结或召开会议进行总结,确保这次党内集中教育善始善终。

我所在的地方也不例外,参照上级的做法,先是拿出了一份内容全面详实的党纪学习教育总结报告(以下简称为面上总结),然后又接连召开两个会议,对党纪学习教育进行总结,对后续工作作出部署——一个是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领导小组)会议,另一个是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为工作专班)会议。

会议未开,材料先备。已经有了党纪学习教育的面上总结、书面总结,还要召开两个会议进行总结,有这样的必要吗?每个稿子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是同样的内容换着法子写、同样的意思换着话来说,还是有所区别、各有侧重?如果有所区别,区别点是什么?如果各有侧重,侧重点又在哪里?

这样一些问题,不是“老笔头”很难作出准确回答,也让负责写材料的同志颇有些犯难。尤其是写到第二个会议讲话稿的时候,似乎该写的内容前两个稿子都写过了,而且这次要写的稿子与第一个会议所写的稿子还同属讲话稿,同质性更强,更是搞不清该如何写出差异性。

筹备后一个会议的时候,拿到写手们好不容易才写出来的讲话稿,我认真看了好几遍,尽管颇有些于心不忍,但出于对文稿也对工作负责的考虑,还是把这篇稿子给“毙”掉了。稿子在我手上过不去,一定是因为质量不过关。两个会议靠得近,起草后一个讲话稿的时间比较紧,没有更多时间去研究、去讨论,这是一方面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写材料的同志经验不足、思考不深,对三个稿子特别是两个会议讲话稿总结部分的区分度、侧重点把握不准,有的内容写偏了,也有的内容写重(重复)了,还有一些该写的内容没有写到,可以说是写漏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该出手时就出手”。直接上手重新写了一稿(以下简称为重写稿),对比之下,更能清晰地看出原稿中存在的问题。这时候我忽然想到,这次会议是工作专班内部召开的总结会,既要做好工作总结,又要让专班工作人员学会总结,后者甚至更为重要,因为会议具有“一过性”,所总结的内容也往往具有时效上的局限性,唯有总结的方法可以长期运用、循环使用乃至终身受用,让我们从做好这一次总结更好地走向新的总结。于是,我把如何做好工作总结有机融入这次总结性讲话之中(在讲话稿合适的位置,专门就如何把准定位、做好总结增写了几段话,并用下划线的方式加以标注,保留这部分内容就是讲课稿,删掉则是讲话稿),采用以文说法、以会代训的方式,给专班的同志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总结,效果相当不错。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让读者朋友也有机会分享经验、汲取教训,我在这次讲话所讲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如何从“作总结”中“学总结”,聚焦最新领悟的一个高阶总结技巧,跳出具体的文章写法,专门开上一课。

我所说的“高阶总结技巧”,指的是常规总结未必用得上、材料新手很难想得到,但却对于做好总结、写好总结至关重要的技巧。掌握这样的技巧,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文稿质量尤为重要。

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一担书。”今天我要讲的,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工作角色”决定“写作角度”。

什么是角度?《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应的解释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在我看来,写作的角度是切入主题、展开论述的向度,更是观察事物、研究工作、考虑问题的维度。

写文章,选准角度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角度广则看问题的视域宽,所写内容的覆盖面宽;角度小则切题快、切入深,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角度奇则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不仅能够见人之所未见,还能从看似寻常的地方看出不寻常,从熟悉的地方看到风景,有助于把文章写出新意。但如果脱离了“准”这个前提,“广、小、奇”就没有任何意义。

联系到工作总结,我体会,写总结,关键不在于怎样写,而在于写什么,因为任何文章都是内容为王,内容决定形式。而要搞清楚写什么,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在于对所写工作怎么看,不仅要看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做得怎样,还要看有什么特色亮点、问题不足,更要看有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推广的做法,或是有什么需要汲取的教训、改进的地方。但是,这些只是作总结、写总结的基本要求,算不上“高阶”,一般人都知道,写作新手也不难掌握。接下来,我要再往深里挖一挖。

我想说的是,一项重要工作,往往参与者甚多。参与者担当的角色不同,相应地,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正因为如此,工作总结写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所做工作从哪个角度去看,看到了什么值得写进总结的东西,看出了什么工作上的门道。

那么,看工作的角度具体该怎样找,对所做的工作又该如何去看呢?这就与找准工作角色、把准职能定位密切相关。联系到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我们首先要看到,其主体有五类:一是领导者,从党中央到地方党委都担纲这样的角色;二是统筹者,由各级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三是组织者,主要是各级工作专班,负责承担组织领导的具体工作;四是实施者,主要是基层党组织;五是参与者,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同样是党纪学习教育,这几类主体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担负的职能职责不一样,看工作、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

前面我们所说的三个文稿,面上总结应当是站在地方党委的高度去回顾总结本地全域的党纪学习教育,需要从高处往下全面看,用广角镜来看,着重看采取了什么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什么明显成效,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启示,对下一步工作有什么合理化建议,所写内容应全面涵盖上述五类主体,体现出多主体参与、多角度呈现的特点;领导小组会议的讲话稿,应当由“总结+部署”两部分内容组成,前半部分作总结,因为领导小组是代表地方党委抓党纪学习教育的统筹协调,看党纪学习教育的视角和“看点”与地方党委是一致的,又因为有面上总结写在前、报在前甚至发在前,这部分内容可以写得简要一些,重在写出党纪学习教育的特点和成效;工作专班的总结会,总结的应当是专班的工作而不是整个党纪学习教育,专班的工作只是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实施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相对于面上总结这个“大总结”来说,专班的总结只是“小总结”,看工作的视角、作总结的“点位”要作相应调整,写总结的切口也要相应缩小。

具体来说,工作专班要立足自身角色来确定“回看”的视角,紧扣职能定位来找准总结的“点位”。有别于面上总结的从上往下看、用广角镜来看、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专班工作需要由外向内看、用内窥镜来看,真正做到“内行看门道”。专班的同志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放眼大局看小我,从党纪学习教育全盘来审视自身所做的工作,从任务落实中看履职情况,从工作成效中看贡献大小,从学习实践中看满满收获。把握住这样的视角和“看点”,专班工作总结就成功了一大半。

下面是重写稿的提纲——

导语:简要回顾专班的组建情况,概述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引出专班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认真履行通盘谋划之责,充分发挥了党纪学习教育“参谋部”的作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文稿写作技巧:“工作角色”决定“写作角度”——例谈总结类文稿的一个高阶写作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wenmijiayuan.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0655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