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改一个全会讨论发言的初稿,发现稿子沿用了早期旧稿的说法,没有提炼什么新观点,站位不够准确,对讨论内容和参与对象的针对性都不强,感觉起草的同志还钻得不够深。一问之后,果然,对这3页纸的小稿,起草的同志自己也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联想到平时有些同志作交流发言,也习惯于抄些大路话来念一下,听得人发昏,于是有了这个小文章的标题。
讲话稿的直接目的,是要把信息塞进别人的脑袋里。但人的脑袋不是空缸子,不能像倒水一样把信息倒进去,是要用声音去鼓动人的耳膜,然后转化为电波进入大脑。但最后能不能在脑袋里住下来,关键还在进入的信息能不能形成新的刺激,也就是能不能打动人。
文稿要打动人,无非两条: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就是要调动人的情感共鸣,讲出一番深刻道理。所以好的讲话稿,必须是入情又入理。
情感和情绪一样,需要调动才能起来,调动就得有情境的设置和营造,最好的方法是讲故事。公文不比文学作品,也没可能给大的篇幅去讲故事。所以讲话稿要打动人,还得重点在说理上下功夫,以情感因素做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