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8:总书记身上的小故事23例

2020-01-28 09:10:00 145
联系客服提示-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  笔杆子写作神器 - 公文网 - 公文写作网 - 老笔头文库 - 笔杆子公文网 - 老笔头公文写作网 - 笔杆子公文 - 笔杆子之家 - 公文思享文库 - 笔杆子家园 - 公文写作素材 - 公文写作宝 - 笔杆子公文写作网 - 公文材料网站 - 公文写作网 - 新文秘网

目录

习近平奋斗故事8

在延安农村插队那七年...............................................1

要有干一番事业的干劲...............................................3

建成陕西第一口沼气................................................5

习主席过五关......................................................6

干活卖力、能吃苦..................................................6

爱看书影响农家孩子................................................7

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8

最后一个离开梁家河的知青..........................................10

习近平廉洁故事5....................................................12

上任亮相,不坐专车搭便车..........................................12

低调律己,婚宴只办一桌............................................12

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13

轻车简从考察,细节之处见作风.......................................14

同呼吸才能心相印.................................................14

习近平务实故事10...................................................16

请大家讲,我们是来听的............................................16

舍弃一时经济利益毅然决定支持保护遗址...............................17

如实上报解决人民实际困难..........................................18

到最深基层得到最确实民情..........................................19

扯开嗓门喊人才....................................................20

是得罪干部还是得罪群众............................................21

我也是来学习的...................................................23

没抬腿就怕摔跟头,什么事也干不成...................................24

你在前面走,人家在背后戳脊梁骨,谈什么以党风带民风....................26

调查研究要深入群众不能走马观花.....................................27

习近平奋斗故事8

在延安农村插队那七年

习近平9岁那年,身为国务院副总理的父亲习仲勋遭受政治迫害,开始了长达16年被审查、关押、批斗、下放的岁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因不甘忍受欺负,得罪了造反派,习近平作为黑帮家属被揪出,差一点进少管所。1968年底,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北京掀起上山下乡运动,习近平报名参加。

乘火车、转汽车,差不多一天时间,凤凰网特派员从陕西富平来到延川县梁家河。19691月,不到16岁的习近平,乘坐知青专列从北京出发,一天一夜后到达铜川,换乘大卡车到延安,再转车到延川县文安驿,最后步行10里山路,到达梁家河。一待,就是7年。不少梁家河村民记得,习近平带了满满一箱子书,同来的15个知青中,他的行李最重。

去往梁家河的路上,司机指着路边的庄稼地对凤凰网特派员说,这些坝地就是当年习近平打下的。陕北农村耕地贫乏,为了得到更多农田,每年都要拦河打坝。打坝是习近平对梁家河最大的贡献之一,梁家河村民石玉兴说习近平干活卖力,能吃苦。除了打坝,还要开荒、挑粪、收麦、放羊,一年到头,几乎每天劳作。

梁家河村口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旁边墙上有一幅宣传画,以习近平带领村民建沼气为原型绘制,两边写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1974年,习近平从《人民日报》了解到四川建沼气的经验,主动向县里提出在梁家河试验。同年7月,习近平带领社员打出全省第一口沼气。这一经验在全延川县推广,习近平因此被评为延安地区先进知青。

习近平住过的窑洞就在这口沼气旁边,院门紧锁。据村民透露,没有县里、镇里同意,外人无法参观窑洞。94日下午,凤凰网特派员与一个外地官员参访团一起进入院子,看到了窑洞外观。窑洞上有五角星,并有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字样。据参观过窑洞的梁家河村民石先生介绍,窑洞里有习近平睡过的土炕、当时的照片、用过的锄头、吃饭的碗、以及当大队书记时用的扩音器。

1970年队里建成这排窑洞,习近平与其他5个知青住在这里。习近平住的时间最长,一共住了5年。梁家河年轻人常去他的窑洞,借书,听他讲外面的事。武辉就是当时常去习近平窑洞的梁家河青年。在习近平那里,武辉接触到了《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中外名著,他告诉凤凰网,几个知青中,他跟习近平看书学习最多。武辉后来成为一名教师。

习近平在梁家河入团、入党、当选村支书,过程曲折。那时,他的父亲正被关押。习近平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公社都不敢批。当时大家都躲着反坏右,村镇没人敢决定习近平到底能不能入党,梁家河人、后任延川县交警队副大队长的王宪平告诉凤凰网。习近平入党问题最终被提到县委常委会上,由当时的县委书记申拍板决定。

19741月,习近平入党。凭借在梁家河村民中的威信很快当选大队支书,那时候的大队书记,不是你厉害就能当,都是干出来的,带头上山劳动,还要比别人干活重。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主任赵文忠说。赵文忠的母亲曾在那个年代当过支书。

1975年,习近平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入读清华大学。而早在1973年,由于家庭原因,习近平被迟群、谢静宜掌管的清华大学拒之门外。那一年,除了习近平,其余一起来梁家河插队的北京知青已经全部离开。在《我的上山下乡经历》一文中,习近平写道那是一段非常孤独的时期。但这之后,原延安地区知青办主任高明池对凤凰网说,习近平下定决心不走了,要凭自己的本事,给村里做点事

习近平以那时的年纪,生活上要自立,语言上要交流,劳动上要吃苦,武辉认为,毛泽东那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可以大有作为在习近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能走到今天并不奇怪,踏踏实实做事,从小没有靠他父亲,靠自己走自己的路。

要有干一番事业的干劲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说,在县委书记这个岗位上,很多人都想干一番事业,这种想法和干劲必须有。谈到自己当年在正定县的工作经历,习近平说,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

1982年的正定,尚未摆脱以粮为纲的的束缚,戴着高产穷县的帽子,全县53万亩土地,每年需上缴7600万斤粮食。正定农民顶着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的帽子,偷偷去外地黑市购买口粮。习近平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很痛心,觉得不合理,要实事求是,便与另一位县委副书记吕玉兰,从地委到省里到国务院逐级反映这一问题。

第二年,国务院给正定减少了2800万斤征购指标,农民有了喘息的机会,逐渐走出单一生产的路子,开始种植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这无异于一场农业的产业革命,打破了上茬小麦、下茬玉米的单一种植模式。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习近平一下子把大家的思想解放了。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对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也开始刮目相看。

正定县的实际情况是人多地少,滹沱河与老磁河流经正定,有14万亩的河滩地,常年撂荒,被一些农民偷偷用来垦荒种粮,在习近平看来不但效益不高,还破坏了植被。习近平推动下放了这部分河滩地,以林还林,发展林果业,既富了农民又保护了生态。在何玉看来,在过去正定干部思维中,没有人能想到这么做。

为了让农民富裕起来,习近平提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并根据正定县区位条件,依托石家庄,确立了半城郊型经济结构。在滹沱河南岸五个乡搞试点,后来这五个乡成为正定最富裕的地方,如今划归石家庄市,当年的乡镇企业正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

发展经济,人才第一。而培养正定本地人才需要时间,习近平想到的是向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借智。为了吸引这些人,习近平亲自写信。这样的信件发出了一百多封,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眼科专家张晓楼在内的55位各领域专家,被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打动,来到正定,成为顾问。

建成陕西第一口沼气

当地司机将凤凰网特派员带入梁家河。一下车,特派员首先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陕西省第一口沼气,墙上有一幅宣传画,正是以习近平带领村民建沼气为原型绘制,两边写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19741月,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介绍四川利用沼气的报道后,找到北京支延干部张之森,谈了想在梁家河试验沼气的想法。时任延川县委书记申主持县委常委会研究后,决定派习近平等6人前往四川学习。19747月,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建成的第一口沼气池产气点火,这也是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这项经验后来在延川全县推广,解决了农民做饭、照明和施肥问题。直至今日,梁家河仍有村民在使用沼气。

习主席过五关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专访时,讲述自己当年插队的经历,说要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他说被跳蚤整得痛不欲生,我皮肤过敏,跳蚤一咬就起水泡,水泡破了就是脓包,全身长疮,为了治住跳蚤,只得把六六粉撒到床单上睡觉,硬抗了三年没事了。有一年弟弟习远平去梁家河看他,习近平还特意叮嘱弟弟不要告诉母亲。

干活卖力、能吃苦

梁玉明儿子印象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打坝,手上磨得都是泡,没听他叫过苦。巩政荣记得,大冬天在厚厚的冰面上,习近平穿着雨鞋去打坝。梁家河人、后任延川县交警大队副队长的王宪平回忆,以前大家都在支沟里打坝,不敢在正沟里打,怕雨水把坝冲垮,习近平就敢带领大家在正沟里打坝,进而为梁家河建了更多良田

时任梁家河一队队长的石玉兴老人告诉凤凰网,刚开始的时候,北京娃娃干活并不行,不习惯山地,爬一个山峁峁就累得不行。习近平2000年接受《中华儿女》专访时也曾透露,自己年龄小,开始干活很随意,还曾临阵脱逃回过北京。

经过家人劝说,逃回北京的习近平很快又回到了陕北,此后一直呆到1975年。打坝、挑粪、修路、上山开荒、收庄稼,习近平什么都干,当上大队支书后,更是带头干重活。做村里的领导不容易,都是靠自己干活得来的,巩政荣告诉凤凰网,习近平干活卖力、能吃苦,男女老少无形中就尊敬他了。

习近平2003年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专访时,回忆了那段岁月: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几乎没有歇着。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还要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到后来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

爱看书影响农家孩子

北京知识青年到梁家河这个偏僻的山村,对社员来说是头一次。巩政荣比习近平小6岁,第一次见到习近平这些北京来的人,想都不敢想,人家毕竟是知识青年,一个高干的儿子,说的每一句话都不一样,还到农村来干活

习近平给巩政荣剃过头,教他学蛤蟆式泳姿(蛙泳)。巩政荣弟兄8个,家里条件不好,习近平还把自己的鞋子送给他,虽然有些破,但对我来说是好鞋

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上清华大学。临走,队里几个同龄人去送他,巩政荣那时上初中,在路边打扫卫生勤工俭学,习近平看到他就停下来,拍拍他的肩膀,叫着他的小名容辉,好好学习。尽管巩政荣家祖祖辈辈在梁家河种地,他却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高中生。

巩政荣后来在家里还发现一本习近平赠给他哥哥的书,书上写着一首小诗:暴风雨中见雄鹰,暮色苍茫看青松,革命烈火试真金,平凡小事出英雄。

石玉兴老人印象里,习近平话不多,农闲时,就拿着书看。习近平带了一箱子书,队里的年轻人就喜欢聚到他的窑洞,听他讲外面的事情,找他借书。

武辉比习近平小一岁,没事就跑到他的窑洞去,在那里接触到了《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中外名著,一开始不敢跟他们借书,就跑到他们窑洞里看,后来越来越熟,他们就说你拿去,拿到家里去看。武辉告诉凤凰网,几个知青中,他跟习近平看书学习最多。武辉后来成为一名教师。

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

96日,延川县下起了大雨,武辉在家里向凤凰网讲述了习近平在梁家河不为人知的坎坷。

1971年,武辉去教书,王宪平调到关庄公社任团委书记,与习近平一起来的大多知青也都参军了,留下的人越来越少。习近平这样家庭背景的人只能在梁家河继续劳动,此时他的父亲习仲勋正在北京卫戍军区被监护。他那时候也孤独,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你想都想不到,没有文化生活,一天到晚就是干活,早出晚归,晚上回来就是看些书,坐一块聊天。武辉说,也就是这个时期,他与习近平的接触开始多起来,谈古今中外,也聊当地风俗。

1973年,许多大学开始招生,武辉和他一起去县里考试,习近平的目标是清华大学。但当时是考试加推荐,家庭成分和背景就很关键,要根正苗红。为此,习近平母亲齐心还专程赶到延安,找到时任延安地区知青办主任高明池,希望习仲勋的问题不要影响子女。延安这边的问题解决了,但当时的清华由文革红人迟群、谢静宜掌管,清华这一关被卡了。

那一年,武辉也没上成大学,回来后一直灰心丧气,两三个月才缓过来,因为受他们(知青)的影响,很想出去的,想学习,到外面去看看。我们生下来就在那个山沟沟里,小车都没见过,天空偶然看见飞机,高兴得不行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0128:总书记身上的小故事23例

链接地址:https://www.wenmijiayuan.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413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