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的研讨发言材料(2)

2025-04-29 09:50:05 129
联系客服提示-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  笔杆子写作神器 - 公文网 - 公文写作网 - 老笔头文库 - 笔杆子公文网 - 老笔头公文写作网 - 笔杆子公文 - 笔杆子之家 - 公文思享文库 - 笔杆子家园 - 公文写作素材 - 公文写作宝 - 笔杆子公文写作网 - 公文材料网站 - 公文写作网 - 新文秘网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的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这段时间,我们围绕八项规定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进行了系统学习,我心里始终回荡着一句话:作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写在脚底的态度、落在手上的行动。风气一变天地宽,作风一转人心暖。在我看来,作风建设这事儿,最怕“念念有词”、最需“躬身入局”。我们既要讲规矩、讲章法,更要讲点人情味、讲点烟火气,把大道理落在小细节,把硬道理讲出温度感。接下来,我想谈一谈学习的感悟。

(一)从“念在嘴边”到“走进心里”,思想认同才是真“风气”

俗话说,“心正则笔正,风清则气正”。作风之“风”,说到底是一种信仰的表达,是对初心使命的态度体现。我们有的同志,说起规矩头头是道,写起心得洋洋洒洒,可一到实际中,就落了个“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学规矩学不出精气神,只学了“套路”;讲纪律讲不出新面貌,只讲了“空话皮话”。作风建设,首先要过的是思想这一关,要让纪律规矩“入脑更入心”。

一是要学得“有感情”。不能只当“文件夹”,要带着信仰学、带着敬畏学,把党的作风建设要求当作压舱石、定盘星。读《论述摘编》,不是翻书,更是照镜子,是和总书记进行一场思想上的“对话”,一句句都该让我们“坐立不安”、有所触动。

二是要悟得“有滋味”。好作风不是喊出来的,是悟出来的。从“照镜子、正衣冠”到“洗洗澡、治治病”,每一个提法的背后,都是对问题的深刻剖析。我们只有从心底认同,才能从脚下迈步。要把书读成问题,把问题化作行动,从理论中找立场,从立场中找方法。

三是要落得“有筋骨”。理论学习最终要见效在日常表现中,要在“人情与原则”“情面与规矩”的拉扯中,把该办的事办得妥帖,把该守的线守得清清楚楚。思想扎下根,作风才有根。

(二)从“表面光鲜”到“实里见功”,整改落实必须见“真章”

作风建设最怕“只挂灯笼不点灯”。现在一些现象值得警惕:办公室窗明几净,文件满墙贴,可一到具体工作却乱了阵脚;会议开得热火朝天,部署层层转发,但基层依然叫苦连天。我们要正视这些“隐形变异”的病灶,更要有“下刀去疮”的勇气。

一是敢于揭短亮丑。问题不怕多,就怕藏着掖着。作风上的问题往往就藏在最熟悉的流程里,比如一些材料“翻来覆去一个味”、一些台账“填来填去一个样”。对这些假把式、软动作,要像挑虱子一样去找、像剥洋葱一样去剖。

二是勇于真改实改。“今天整改,明天复发”,这是整改中最常见的“面子工程”。整改就要动真碰硬,要敢“动奶酪”、敢“触痛点”。特别是那些被群众反复提及的问题,必须专人专办、专章落实,该下台的不能只调岗,该问责的不能只提醒。

三是勤于复盘提升。整改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要把每一次整改当作“自我校准”的机会,在总结中找到短板,在短板中找到路径,在路径中建立机制。整改的效果,要用群众的眼睛来评,用群众的掌声来量。

(三)从“写在纸上”到“立在骨里”,制度建设才能成“硬核”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的研讨发言材料(2)

链接地址:https://www.wenmijiayuan.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2187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