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运行情况汇报
近年来,国家财政呈现收入增速放缓、支出需求增多的特征。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在地方财政更为突出。2024年,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积极因素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回稳向上,xx经济运行逐步稳中向好,但整体情况仍不及疫情前水平。如何针对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走出财政困境,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需破解的课题。
一、xx财政运行现状
(一)收入总量增长,质量处于较好水平。从收入总量看,2018年以来,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xx亿元增长至xx亿元,年均增长3.7%;2024年1—9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0.6%。从收入质量看,2018年以来,xx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质量在全省处于较好水平。
(二)财政增收较难,重点企业贡献率下降。地方重点税源增长乏力,通过大规模工业化来获取经济增长和税收的效应在减弱。2018年以来,xx33家重点工业企业全口径税收逐年下降。2018年xx亿元;2019年xx亿元,下降16.4%;2020年xx亿元,下降0.6%;2021年xx亿元,下降7.4%;2022年xx亿元,下降14.8%;2023年xx亿元,下降2.3%,为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
2024年以来,xx重点行业企业运行逐步好转,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4年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逐步向暖,重点行业企业运行逐步好转。上半年,33户重点监测企业缴纳全口径税收xx亿元,增长20.9%,增收xx亿元。但与新冠疫情前2019年同期相比,33户重点监测企业虽产值增长64.2%,销售收入增长64%,但整体利润下降52.5%,缴纳税收额下降25.4%,全口径减收达5亿元,企业整体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具体来看:有色行业拉动明显,豫光集团、金利金铅、万洋集团缴纳税收额比2023年同期增长29.3%,比2019年同期增长84.8%。能源行业与2019年持平,华能沁北缴纳税收额比2023年同期增长53.5%,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电子信息行业逐步恢复,但与2019年仍有差距,富联科技缴纳税收额比2023年同期增长118.1%,比2019年同期下降36.2%,全口径减收7215万元。钢铁、焦炭、化工行业及黄河水利减收最多,远远未及2019年水平。xx钢铁、金马能源、联创化工、黄河水利水电分别比2019年下降91.9%、98.4%、80.2%、55.8%,合计全口径减收额达8.3亿元,远远未及2019年水平。
(三)土地支撑减弱,完成进度不及预期。从出让土地面积看,2018年出让土地4043亩,月均337亩;2019年出让土地3849亩,月均321亩;2020年出让土地2277亩,月均190亩;2021年出让土地3835亩,月均320亩;2022年出让土地9788亩,月均816亩;2023年出让土地2085亩,月均174亩,低于过去5年月均出让面积。从土地出让收入看,2018年11.4亿元;2019年13.6亿元;2020年11.1亿元;2021年12.1亿元;2022年最高24.5亿元;2023年断崖式下跌,仅完成6.9亿元。
受2023年低基数和经济逐步回暖拉动,2024年以来xx土地出让收入高速增长,稳居全省第1位,但从完成情况上看,截至9月底土地出让收入仍低于时间进度12.6个百分点,完成年初预算xx亿元压力依然较大。
(四)刚性支出加大,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近年来,xx收入增长承压,但“保运转、保工资、保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压力不减。每月“三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接近60%,在优先保障“三保”后,可用于支持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财力有限,并且随着年度中间出台的契税补贴、污水处理费、PPP项目支出责任兑现、债券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也在不断增加,让有限的财力更加显得“捉襟见肘”。此外,化债难度加大,一方面是发展经济、提高社会保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压力较大。双向挤压下,清偿政府债务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且一些专项债项目建设期长,但付息期早,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清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