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乡村振兴工作报告
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较好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2.6%,增速居全省第5位。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致力建设高水平天府粮仓,“产业强”的基础更加牢固
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实施“X”建设行动,新建万亩高产示范区3个、千亩高产示范片50个,粮食单产、小麦单产均居全省第一,油菜单产保持全省第二。X再创稻茬小麦百亩规模亩产650.3公斤的全省最高纪录。X、X入围全国冬油菜稻油轮作模式高产典型案例、单产水平排位前十,全省仅我市2个区(县)获此殊荣。X荣获2023年度省政府关于“天府粮仓”建设督查激励,X获评全国首批粮食产能提升重点示范县。全年粮食播面达473万亩、总产达204万吨,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现代农业再上台阶。X湔氐镇通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评估,X镇、X镇、X镇成功申报省级产业强镇,彭什川芎、黄背木耳现代农业园区获评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优秀项目,新增省级“星创天地”3个。建成X地方猪品种科普展示厅、黑猪养殖示范基地,举办中医药与健康养猪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全年出栏生猪264.4万头、家禽6748.7万羽。X建成西南地区最大设施蓝莓基地,X建成全省首家海水模拟对虾养殖基地。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8个、新增18个,创建“天府粮仓”精品品牌11个、新增6个。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7个。X获评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优秀试点县。X现代农业园区获评省五星级,X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获评省四星级,X粮油现代农业园区、X粮烟现代农业园区获评省三星级,入选全省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十大优秀案例1个、联农带农十大典型模式1个。
天府良田再获提升。成功纳入省级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抓好都江堰灌区国家级试点,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8.5万亩,积极探索“建设+运营”模式,完成水田恢复建设5.1万亩,优化改造农业种植园地2.6万亩。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优化调整市级片区田长,稳妥推进历史存量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全年恢复补充耕地1.94万亩。在全省率先同步完成市县两级水网规划编制,高景关水库、金花寺水库、通江水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8个和中型灌区新建及改造项目2个,维修养护小型水库100座,灌区干支斗渠骨干高速水网基本形成。
二、致力引培高素质现代农民,“人才兴”的优势更加鲜明
人才下乡添智赋能。制定出台鼓励引导人才返乡入乡政策,在“英才计划”评审中倾斜支持农业领域卓越人才。定期发布“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机会清单”,全年促成1345个农村创业项目落地。深入实施科技下乡万里行,从高校院所选派科技特派员72名,组织“科技特派团乡村行”活动30次,开展农技指导、农技培训、现场观摩等400余次。建成农业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争取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2个,征集重点创新团队39个、重大科技成果49个。选派42名优秀干部充实驻村工作力量。X、X成功纳入全省人才入乡“新农人”试点,举办X首届“新农人”项目大赛,评选乡村振兴优秀项目11个。新增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1人、省级43人。
农业主体聚势赋能。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改善118家家庭农场生产设施,培育高素质农民2492人,发展家庭农场500家、农民合作社50家,X纳入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新增试点人员400人。引培浙江好吉色、X天悦恒盛等农业企业30家,递补、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入选全省第二批农产品加工助推乡村振兴重点企业3家。组建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吸纳涉农企业8家,与阿里国际合作开展产地跨境直播。预计全年农业社会化服务400万亩次。推动1120个供销基层网点服务覆盖全市,申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331个。获评X省第三批农村致富带头人17人。
科技装备创新赋能。加快建设X、X国家制种大县,建成水稻油菜双季制种示范基地和全省唯一油菜种业集群,油菜制种扩增至4.1万亩、居全省第一。新建“育繁推”创新联合体1个、千亩制种科技创新示范片2个。X油菜制种亩产达176.3公斤、居全省第一,X市及X、X、X获评全省种业工作突出单位。油菜品种“邡油777”年销量居全国第四。X丘陵山区农业机械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入驻大学科技园并正式运行,研制自走式履带联合收割机。建设X全程全面农机化引领区,承办全国提单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现场会,获批省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6家、规模居全省第一,农机化率提升至78.5%。举办第九届中国(X)智慧农商创新发展大会,获批中国农技协会科技小院1家,红芯猕猴桃技术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X打造全国首个碳循环农业产业园。X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一张图”和数字畜牧管理系统成功入选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软件系统征集成果名单。
三、致力实现高效能乡村治理,“乡风淳”的氛围更加浓郁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816个村储备后备力量1468名。全面推行“书记第一课”制度,举办市级层面示范培训班5期,全覆盖培训镇村干部2097人。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调整不能胜任、履职不力的村党组织书记16名,选派100名优秀书记及后备干部到成都跟岗学习,整顿提升2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施金融干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千人千村计划”,选派209名新一轮“金融书记”到镇村任职。持续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紧盯“小五长”惩治“微腐败”,健全基层小微权力运行机制。围绕高标准农田、集体“三资”、农村供水保障等领域,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有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文明乡风凝心铸魂。成功争取央视总台春节戏曲晚会落地X。巩固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效,命名第三批市级样板镇村21个,推荐省级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8个。举办第四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获评全省魅力乡镇6个、乡土文化能人4名、乡村代言人5名。申报全国文明村镇10个。获评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2个、示范所4个、示范站7个,总数居全省第三。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殡葬移风易俗。举办第七届世界川菜大会,X承办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新增市级非遗项目30项、代表性传承人14名,列入X优秀非遗工坊、“非遗X·百城百艺”品牌、非遗保护实践优秀案例各1个。X纳入省级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
基层善治释放活力。在全省率先推进市县乡村社会工作平台建设,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开展已下放乡镇(街道)的审批服务执法事项运行情况评估,全面规范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村级机制挂牌事项,组织评选X优秀村规民约20个。推广运用“好德行”基层治理数字平台,认证村民36.9万人,累计村民在线说事1.3万件,创成五星级村庄132个。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实现基层调解组织镇村全覆盖。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建立22个纪检监察片区协作组,聘请1522名党风政风监督员,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省级21个。X打造全省首个民情数字全景地图。X、X入选第三批省级婚俗改革试点。
四、致力建设高颜值宜居乡村,“生态美”的底色更加靓丽
乡村建设提标补短。推进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完成28个镇级片区规划审查,编制完成111个村级片区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精品村”6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4个,建成农民安置集中新区20个,改造农村C、D级危房275户。建设农村公路580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85%,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5名。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市县水网规划,实施供水工程10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规模化供水率达71.6%。新改建燃气管网449公里,新建5G基站515个,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
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行政村建立收费制度占比82.7%。推进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有效治理黑臭水体17条、水域14.1万平方米。实施“千村示范工程”33个,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4%。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130户,普及率达98%。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7.3万亩。保持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射水河成功入选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达77%,X成为全省唯一拥有2个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的市(州)。X入选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县。创建省级水美新村18个,X映月泉入选水利部移民后扶典型案例。
民生保障提优增效。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集团化办学,组建47个义务教育集团,制定2024年乡村学校建设方案,新(改、扩)建乡村学校28个,向农村交流轮岗教师189人。新增“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9家、基本标准12家,74家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X成功创建三乙医院。培训在岗村医1200余人次,乡村执业(助理)医师占比40%。新建村级养老服务点100个、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点8个,保障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对象16.3万人。城乡居民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至76%,建成“医保+”第三方“X医保服务站”92家。建成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85个、村工作室118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