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全市科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X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市重要决策部署,立足我市“1+3+1+X”主导产业,聚焦深化开展“变革创新年”活动及三支队伍建设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210”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十大专项行动,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奋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
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制定《X市“变革创新年”活动(创新篇)暨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清单式推进产业创新、打好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攻坚战。科技局连续三个季度获“赛马比拼”流动红旗。X实验室成功创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室),连续三年在全球发明展中斩获5项金奖;X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X为X唯一获得该奖的县市);“揭榜挂帅”技术难题发布103个(X第二)、揭榜33项(X第三);X市“创新打造‘研值联盟’构建特色产业创新服务新生态”案例入选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企呼我应”案例。全年完成规上工业研发费用85.81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25%。全年完成高新投资93.1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44%。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6家(居X第二)、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8家(居X第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452家(居X第二)。
一、突出“提能升级”,科创平台建设成效凸显
一是X实验室能级再跃升。围绕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加快导入清华大学创新资源,X实验室创成新型陶瓷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室,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增强。出台《关于支持X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给予X实验室每年总额最高1.2亿元的支持,努力将实验室建成X新材料领域“压舱石”。实验室已累计引进PI团队8个,省级以上高端人才18名,落地产业化项目59个,连续三年在全球发明展中斩获5项金奖,其中“发声/触觉反馈用无铅多层压电陶瓷模组”项目荣获202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X科技城研发社区一期装修顺利推进。二是新型研发机构质效再提升。指导各新型研发机构在大型仪器共享、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完善各项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对全市10家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X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质效。X实验室、X理工大学X研究院两家机构获X绩效评价A类。积极推动与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进教科人一体贯通融合发展。三是X高新区承载力再优化。持续优化高新区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建立多部门、平台联合工作机制,强化沟通协作,对高新区数据实施季度监测、半年度评估,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进一步做好高新区科技招商,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提高园区的整体效应和竞争力,做到抬标提质。2024年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78.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0.7亿元,研发经费支出41.68亿元,目前拥有规上企业304家。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工信部纳入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名单。
二、突出“重点攻坚”,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企业研发攻关不断突破。实施“X之光”研发攻关行动,建立全市重点企业库,开展精准监测、精细辅导,纾解企业创新难点堵点,促进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面向企业开展研发能力提升、科技项目申报等专题培训活动38场。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立项中央引导资金项目1个,企业参与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推荐并备案X市科技计划项目4个,立项X市科技计划项目909个。X生物科技(X)有限公司的科研成果被纳入X省第二批“两新”重大科技成果推广清单。二是科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实施科技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通过精细摸排、精准建库、精心培育,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全年走访服务企业600余家次,排查企业需求200余个,帮助企业答疑解难300余项。截至2024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4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19家。三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指导力度,完善创新体系建设。2024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研发中心7家,新认定X市级研发中心48家、X级研发中心20家。“10家领军企业建设省内一流科研平台、100家亿元企业建设省级研发机构、1000家规上企业建有研发中心、全社会R&D人员达到1万名”的“十百千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三、突出“成果转化”,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化
一是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紧抓X实验室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国家级试点契机,围绕转化收益分配、知识产权管理等内容制定相关制度,出台《X实验室知识产权管理规定(试行)》、《X实验室产业化团队引进管理规定(修订版)》,促进3个项目孵化落地,逐渐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创新机制。上报国家级中试平台3个,加快布局材料领域制造业中试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成果池建设。二是产学研对接机制不断完善。持续强化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协同机制,成立X市技术经纪人协会,全市培育技术经纪人超100人,不断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水平,精准匹配校企双向需求,促进产学研融合。依托“千名专家进千企”“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会”等品牌活动,深化“政府搭台+企业出题+人才解题”模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全年共发布“揭榜挂帅”技术难题103个(X第二)、揭榜33个(X第三)。三是孵化载体建管并行。坚持以评促建,加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绩效管理,助推科技孵化机构增量提效。积极推动X理工大学X研究院、梧桐智创园申报省级孵化器,XX未来产业研究院成功认定为X市级众创空间。举办第一期“X”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科技孵化机构23家,总孵化面积超4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400家,累计拥有省级及以上高端人才73人,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四、突出“培优育强”,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一是创新人才增量提质。X通过政策支持、平台引才、活动引才、以赛引才等方式,不断集聚国内外创新人才,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出台《关于印发《X省海外工程师配套补助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鼓励用人主体引进海外技术人才。新引进和培养国家级人才2人,申报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5个,省海外工程师“引留用”共18人,X市“星耀南湖”项目申报2人。二是新型研发机构聚才育才。依托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汇聚和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促进人才链、创新链加快融合,已引进全职研发人员430名,其中硕博士占比57%,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个,总额3亿元,逐步形成以新型研发机构为牵引的教科人一体发展模式。利用前沿材料“研值联盟”,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提高科研人才充分运用高水平创新载体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的能力。联盟开放共享科研仪器93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300家次,破解技术难题80余个。三是人才项目管理不断优化。进一步加强人才项目管理,提升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重点加强人才项目中期评估和日常管理,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专家指导推进,确保项目有序开展和顺利验收,加快建设我市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全年共完成1个国家级项目的财务决算、17个人才项目的中期评估。
五、突出“要素协同”,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科技招商有力推进。依托X实验室、X理工大学X研究院、XX未来产业研究院、清华长三院X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落地科技项目26个。积极推动项目资源导入X科技城,选派2名干部直接参与X科技城日常科技招商工作,截至年底,已对接重点项目17个、注册落地项目2个。动态管理“一表两图三库”(每周项目推进情况表、科技招商路径图、平台产业需求图、科技产业人才储备库、重点对接项目库、落地跟踪服务库),统筹抓好科技招商工作。二是科技金融精准“滴灌”。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加快聚集,目前在管科创基金7支,新组建X松禾清湛创业投资基金,重点布局“互联网+”、新材料、生命健康领域,总规模2亿元。制定出台《X市科创企业贷款支持计划实施细则》,进一步凸显扶小扶早扶初创的政策导向,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截至年底,科技金融服务系统入库企业有794家,已授信755家共33.35亿元,成功发放各类贷款795笔共33.04亿元。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落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工作要求,完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科技版块,持续为企业开展增值服务。相关服务案例入选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企呼我应”案例。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券宣传、推广与应用,年内共落实补助经费563万元。推进濮院毛衫时尚、X互联网两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期满验收和年度绩效评价工作。完成X市第十批科技特派员共94人的选派工作,做好科技特派员项目申请及验收工作。
2025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