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区人力资源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全面落实省、市、区有关人力资源工作部署要求,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进一步构建全区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情况
1.突出特色亮点,推动党纪和意识形态工作走深走实。依托党员教育“十百千万”项目组织开展现场研学,参研党员达356人次。开展“三定三联”活动12次,依托“惠企政策宣讲团”开展多种人资特色服务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三个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和舆情监控,及时发现、精准识别、稳妥处置各类苗头隐患。
2.坚持精准施策,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服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902人,就业率达91.43%。在全市率先开展“十大劳务品牌”评选活动,“X眼镜设计工匠”全市唯一获省厅推荐参展2024年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高质量开展“优企名校行”“优才中国行”“春风行动”等各项品牌招聘活动179场,达成就业意向3.74万人次。培育34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带动就业超7万人。建成11家就业驿站,创新机制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3.加强源头治理,劳资管理质效双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4.6万件,调解成功率85.51%,同比增长3.97%。受理仲裁案件1.5万件,仲裁结案率98.47%。稳妥处理30人以上劳资纠纷32宗。深入开展“安薪在深”专项行动,出动检查人员437人次,检查项目111个,约谈项目28个。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治理行动,检查人力资源市场主体573户次。
4.厚植成长沃土,人才工作加速向前。接收毕业生7077人,接收留学生1309人,引进在职人才10088人。核准和备案事业单位常设岗位公开招聘计划事项22批,拟聘1140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通过4491名教师评审,教师待遇和地位稳步提高。“首次”组织开展编外聘用人员集中公开招聘,推动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5.聚焦产业需求,技能培训成效凸显。围绕三项工程,紧扣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多元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超1.6万人次。新增康冠科技、冠旭电子等7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数量达63家,年培养3万名技能人才。23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在省绩效评估中全部获评“A级”,成为全市唯一“全A”的行政区。高标准推进“X第一课”培训工作,全年培训393.5万人次,市民满意率98.4%。
6.优化企业服务,行业发展增质提速。挂点101家规上人力资源企业1-11月总营收X亿元,增速26.1%。完成开通30家数字人民币应用商家任务,助推实现预付式经营源头治理。修订扶持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奖励更高的新产业扶持政策,扶持措施再次走在全市甚至全国前列。
(二)主要亮点工作文稿铺(www.wengaopu.com)整理发布
1.打造劳动争议“调援裁诉”一体化改革X样板。建成17个“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区街覆盖。打造园区示范点,建立全市第一个园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中心。X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获得省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统筹组织召开全国劳动争议“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现场会,上级对我区调解仲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分管区领导2次带队赴上海精准对接“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品牌100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上榜企业,成功引进前程无忧、上海外服等15家优质企业落户产业园。外出招商拜访企业4次。东、西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共进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103家,今年1-9月实现营收102.44亿元,在全市各区产业园中排名第一。
3.深创赛国际赛见新效开启招引新篇章。圆满举办第七届及第八届大赛总决赛,第八届赛事共征集项目3518个,X区四个分站赛区征集项目1223个,同比增长72%,参赛项目、参赛选手均创历届新高。联合区城投集团、乐荟集团建立东、西部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园,已有11个国际创新创业项目成功入驻,我区招才引智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二、当前形势及存在困难
一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质量待进一步提高。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但企业招聘需求减少,毕业生面临岗位供给减少、结构性矛盾加大等挑战。同时“自愿暂时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较高,“懒就业”“慢就业”现象较为突出。且今年市下达我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人数全市第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行业发展结构不均衡招商压力大。我区7家头部人力资源企业1-10月总营收X亿元,约占全区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业总营收的69.09%,企业头部效应明显,其它多数机构开展业务价值低,各企业之间有较大差距。招商方面,仍面临着“抢商”竞争压力大、区位优势不明显、引进知名机构难度大以及知名机构总部较少分布在X,营收和纳税规模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体量等问题。
三是劳资纠纷总量新发高发工作难度提升。受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劳资纠纷高发多发,今年以来我区根治欠薪平台、民意速办平台事件数量长期处于高位,反映欠薪、虚假招聘等投诉举报案件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因结业、搬迁、欠薪、停工停产等造成的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