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5-01-31 09:50:06 136
联系客服提示-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  笔杆子写作神器 - 公文网 - 公文写作网 - 老笔头文库 - 笔杆子公文网 - 老笔头公文写作网 - 笔杆子公文 - 笔杆子之家 - 公文思享文库 - 笔杆子家园 - 公文写作素材 - 公文写作宝 - 笔杆子公文写作网 - 公文材料网站 - 公文写作网 - 新文秘网

关于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分析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计划,从3月下旬开始,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牵头,组织市政协部分常委、市民盟、农业界委员等,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走访了解、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于4月中旬深入XXXXX等区县的1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和建成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4月下旬赴XX市、X市和XX市、X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耕地。20193月,根据中央机构改革有关要求,此前由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分别实施的农田建设任务归口农业农村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系统按照三个并重原则(即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扎实推进工作落实,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我市永久基本农田共495.8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在永久基本农田内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12.07万亩。其中,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系统建设高标准农田206.15万亩,建成农业生产路1403公里、农田渠系5.26万公里、新建和修复机井1672个,总投资23.3亿元,受益农民群众达到40余万户、180余万人。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粮食产能增加10%-20%,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明显改善,形成了一批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粮食生产基地,平均亩产增加约50公斤,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通过建设配套的输配电、田块整治、生产路等基础项目,提高了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和群众种田积极性。三是通过土地平整、保护性耕作,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

二、存在问题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增大。按照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任务要求,我市基本农田目前仍有183.73万亩尚待建设,同时2019年以前建成的还有86.7万亩需改造提升。按照高标准农田先易后难的建设原则,以前建设的都是土地平整,灌溉便利的田块,现在剩余地块大部分存在地形坡度大、地块零散破碎、水源配置难度大等问题,特别是渭北旱腰带、秦岭北麓等区域,多为台塬区、干旱区、沟坡地,且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需要大量建设资金。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且方式单一。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投入1500元,X省农业农村厅要求,我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亩均投入不低于2500元。目前我市项目建设投资主要依靠中省财政投资1383元,市县两级因财力较弱配套资金较少,勉强达到1500元标准。同时各县市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过程中,吸纳社会资本投入的力度还不大,方式还不够灵活,没有实现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叠加效应。

三是质量保证和管护机制有待健全完善。调研中发现,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体系还不健全,一些现场监督责任和现场监理责任还落得不实,保证规范建设的机制还有待完善。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管护责任主体、管护经费未落实;管护措施和手段薄弱,前期建成的项目设施设备损毁后得不到及时修复,难以发挥作用。有的地方机井建成后因水泵等维修不及时,导致设施无法正常使用,尤其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无法保障灌溉用水,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三、工作建议文稿铺网(WENGAOPU.COM)收集整理

为了切实搞好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建议健全完善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由市级分管领导定期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农业农村、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乡村振兴、供电等多部门参加,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安排部署项目具体实施细节,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和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市级各有关部门需加强协作、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确保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负起统筹推进责任,做好项目储备、规划、实施的全过程监管;要强化项目督导,重点督查、推进各相关部门、各施工单位职责落实,确保建设项目按时完成。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整合,督促落实配套资金,根据地域特点和实际需要差异化下达项目资金;要加强资金监管,督促项目资金按时序按进度拨付,确保按标准完成财政投资。发改部门要加大中央预算内项目申报,对已落地的项目持续加强监管,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的检查验收。自然资源部门要积极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粮食产能认定和交易工作。水利部门要积极做好全市水源规划和大中型灌区骨干灌溉设施工程建设工作。

(二)加快规划编制,积极争取项目。建议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水资源保障条件、上图入库成果,全面摸清我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和水资源分布情况,全面把握地情农情,紧盯建设重点,全力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剩余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列入规划。要对2019年以前实施过的上图入库项目全面回头看,根据农民群众实际生产需求,编制储备改造提升项目,及时有序对2019年以前建成项目进行改造提升。水利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中省项目和建设资金,依托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加强渭北旱塬灌溉水源保障,解决北部高标准农田灌溉水源问题。农业农村、财政、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级部门沟通汇报,争取更多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任务和项目资金,不断提升全市粮食生产水平和能力。

(三)强化资金保障,创新投资机制。建议农业农村部门要整合内部资源,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统筹使用,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将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旱作节水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项目统筹规划,实现项目资金叠加效应,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要学习借鉴安徽亳州、河南许昌的政府+第三方合作模式经验,探索创建将财政项目建设资金和第三方投资资金共同组成项目建设资金,按照原有财政资金使用流程进行招标建设的新模式。积极有序引导中省市农业建设、农业投资等国有企业和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共建、开展合作。项目建设可由政府部门承担,第三方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人、监管者、经营户,在资金筹措上兼顾统筹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在资金使用上与政府实行双向监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畅通新增耕地、新增产能两项指标交易渠道,最终实现项目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以此来增强企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解决谁来建谁来管谁来用的问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wenmijiayuan.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1015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