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X市和X市考察学习就业创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就业创业工作质量、提升城市活力,2024年4月16日—19日,市人社局调研组先后赴X市创业陪跑空间、X市艺创小镇、X市触梦社区等地考察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X市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整合提升具有X辨识度的“1+4+N”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出台《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质量就业工作的意见》《X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细则》,推动实施“春雨计划”“青荷工程”等人才集聚计划。上线“就业创业一张图”,实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一掌通、一站全、一链畅”,“找工作”模块日均提供有效岗位10万余个,日均访问量达2200余人(次)。2023年,吸引近40万大学生到杭就业,新增认定创业陪跑空间22家。深化创业带动就业,新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1万余家,带动就业1.6万余人,创历史新高。
(二)X市就业创业工作情况。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的要求,实施“鹏城英才计划”,搭建起顶层法规文件、综合政策措施、配套实施办法、具体操作规程等位阶高低有序、效力统一协调的四个层次政策法规体系。坚持“以才引才、以会引才、以赛引才”,搭建X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建立“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链接行业精英,汇聚全球智力,助力创新创业。2023年,全市新引进人才落户15.67万人,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累计引进留学人员超20万人,博士后在站5302人,专技人才总量242.88万人,技能人才总量402.3万人,人才高地基本形成。
(三)X市、X市创业担保贷款工作。X市和X市的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聚焦普惠金融政策落地见效,二是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三是委托国资性质的地方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营管理。2023年,X市创业贷款担保基金18亿元,发放贷款38亿元,政府贴息7000多万元,带动就业8万人;X市创业贷款担保基金6亿元,发放贷款28亿元,政府贴息4000多万元,带动就业4.5万人。
(四)X市创业陪跑空间。陪跑空间以打造X大众创业生态联盟基地为目标,以创业陪跑空间为依托,汇聚创业者、创业项目、创业导师、投融资机构、在杭高校等各类相关创业资源,打造集场地、资金、人才、导师、培训为一体的创业互助生态体系。目前,已全面开展品牌化建设,提出“创业陪跑3.0新生态体系”设想,以数字赋能全域化发展,共同打造最具温度的创业之城。自2013年提出以来,X市共建成陪跑空间56家,提供孵化场地面积近11万平方米,孵化重点人群创办企业1500家。
(五)X市艺创小镇。艺创小镇(西湖·之江创意园)成立于2010年,园区产业空间面积81770.4平方米,地处浙江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围绕“艺术+”产业,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和西湖高等研究院三所高校,发挥“名区、名校”双联动效应,倾力打造“全国最强的数字文创基地、全球文化艺术的交流窗口、全民共享的艺术生活家园”。目前,园区已汇聚各类文创企业3000余家,拥有省级以上人才75名、中高级职称人才1200余名,引进众多国家级艺术大师、海内外人才落户创业,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200余场,先后荣获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示范基地等省级以上荣誉20余项。
(六)X市触梦社区。触梦社区秉持“人才社区,科技社区,国际社区”的理念,打造“触梦社区”“触梦空间”“触梦咖啡”等品牌,注重开展“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链条的构建工作,围绕创业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之间良好的对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X湾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先后被认定为X省/X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X市博士创新创业载体、大学生创业(创客)孵化基地等。截至2024年底,累计孵化服务项目超过550个,入驻企业及团队480余个,带动就业超过3500人;举办创新创业活动400余次,参会人员超过2.1万人次;组织参加国家和省市级创赛获奖项目30余个;获得投融资项目40余个,累计融资额超过20亿元。
二、值得借鉴的特色亮点
(一)空间布局合理。X市制定《X市创业场地扶持办法》,将创业场地按照建筑面积、入驻企业、覆盖区域划分为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陪跑空间等,其中创业陪跑空间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共建成56家,基本实现了每个县区至少有一家陪跑空间,为初创者提供场地扶持、资金支持、导师辅导等服务,打造了“15分钟创业服务圈”。在创业孵化基地的布局上,X市和X市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院校集中、产业集群的地方,X市依托中国美术学院、X音乐学院和X高等研究院三所高校建立了艺创小镇,按照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要求,重点孵化文创企业。X市以虚拟大学园为核心,培育触梦社区等创业孵化基地,有效利用各高校研究院资源,重点孵化研究生、博士生初创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政策体系完备。X市以《关于推进高质量就业工作的意见》为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的核心,配套出台《X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四个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春雨计划”“青荷计划”等人才集聚计划。其中,向来杭工作的应届大学生发放1-10万元的生活补贴和1万元的租房补贴;向来杭求职面试的青年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向新来杭大学生发放地铁公交、公园旅游年卡电子礼包,提供优惠金融等服务;对在大学生创业大赛上的获奖项目可获得50-100万元的资助。X市以创业生命周期为切入点,重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制定了一次性创业资助政策,首次将合伙人纳入资助范围;发放创业场租补贴、创业社保补贴、创业带动就业等相关补贴,营造创业良好氛围。
(三)公共服务精细。X市上线的“就业创业一张图”,汇集了周边15分钟就业圈、地铁站点、城区搜索、距离搜索等功能,求职、创业、政策、维权一网覆盖,导航、地址、电话、工作时间一应俱全,目前已在火车站、机场等场所全面铺开,打通了求职招聘“最后一公里”。2023年,X市被确定为公共就业服务国家标准化试点城市,目前已基本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标准化、数字化,现行有效的所有奖补政策均可通过“X市民卡”APP完成申领。X市出台《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取消身份标签,不再限制贷款人员的户籍,引入担保机构,贷款风险由人社、银行、担保机构共同承担。同时,与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建立联席工作制,确保担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通过考察学习发现X市、X市具备人口基数庞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众多、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大、经济活力强等优势。同时,当地政府也主动作为,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助推全市经济发展体系,建立了完备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先进的服务理念。总结经验,结合X实际,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建议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X市高质量就业工作意见》,从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强化创业带动作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等五方面入手,引进X市特色政策,改善现有政策,通过地方财政资金和就业补助资金相融合的方式,打造我市高质量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扩大重点群体范围,将在校大学生和离校5年以内高校毕业生纳入相关补贴范围;强化创业导师服务,创业导师与重点人群创业者(团队)结对的,按每名创业者(团队)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加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在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的基础上,每年开展高质量就业社区(村)认定,认定后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用人单位吸纳取得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可享受每人1000元的资助;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名次的,给予3000—10000元的奖励;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给予每次1000元的专项服务补贴。
(二)培育优质创业陪跑空间。制定出台《X市创业空间管理办法》,打造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市级创业空间,以市级创业陪跑空间为牵引,创建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为一体的四级创业空间。对认定为市级创业空间的,提供创业孵化补贴和场地租金补贴,配备专职运营团队和创业导师团。加大政府创业扶持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创业陪跑空间。文稿铺网(WENGAOPU.COM)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