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发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五讲五不讲”
当前,我们正处于“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广大党员群众人手一机,拇指触屏尽知天下事,百度搜索困惑尽解,网上点课各取所需,抖音刷圈习以为常,思政课越来越难讲成为各级共识。过去讲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现在老党员讲不过新同志、一堂课敌不过一段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各级都在思考:思政课到底怎么讲,才有吸引力?
讲点精辟的,不精的不要讲。好文章提倡凤头、猪肚、豹尾。一堂精品课,首先要在布局上费心思,开篇吸引注意力,中间情节曲折动人,收尾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一路循循诱导、牢牢抓心,听上文想知下文,一堂课完了感觉还不过瘾。语言要干净利索,精辟生动,长篇大论少讲,短小精悍多讲,重复啰嗦少讲,一针见血多讲,如同箭穿靶心,句句讲到大家心坎上。延安文艺座谈会曾经开了很多天都谈不拢,毛主席说了非常精辟的一句话:“把屁股坐过来!”就把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做通了,堪为语言精辟之典范!要尽量讲短课。研究表明,上课半小时内听众注意力最集中,随后理解接受能力逐步下降。因此讲课时间控制一小时左右为宜,特别精彩的不得超过两小时。因此,平时备课要注重去伪存真,化繁为简,活用生动形象的事例、简练风趣的语言,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