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乡新任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提升村“两委”班子换届后战斗力,摸清“两委”班子运行状况,针对性解决解决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专门组织人员深入全乡15个行政村,对换届后村“两委”班子整体建设运行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任村“两委”班子基本情况
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全乡15个行政村共选出“两委”成员86人,其中村委71人,支委49人,交叉任职34人;干部平均年龄44岁,35岁以下22人,占比26%;女性干部22名,占比26%;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5名,占比29%;15个村实现支部书记与村委主任100%“一肩挑”。总体来看,换届选举结束后,全乡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村基层组织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与往届相比呈现出文化素质高、年龄结构轻、女性比例增的特点。
二、新任村“两委”班子整体运行情况
新任村“两委”班子在过去半年中,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支部、村委工作运行有序,班子成员能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较好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妥善解决村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议题”制度、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远程教育等不同方式集中组织村“两委”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业务知识培训。邀请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和分管口线领导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和现场指导的方法对各领域、各层级的“两委”干部进行全方位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业务工作本领;三是专业技术提升。组织年轻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升和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班,引导年轻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乡土人才、科技人才;四是后备干部培育。重点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后备干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两委”换届后,我们坚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为此我们建立健全了各类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村“两委”干部政治学习制度,建立了“两委”干部日常管理制度,健全了农村建房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定了绩效考评激励机制和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奖优罚劣,有效地规范了村“两委”干部的行为,调动了“两委”干部的积极性,提升了村级管理水平,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新任“两委”班子在日常工作中,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在具体实事上践行初心使命。在化解基层矛盾中,高度敏锐、及时介入,采取因案施策、分类实施,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安全生产整治中,定期进行拉网式、全方位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有效地进行整改,为老百姓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在服务民生实事上,特别是在社会保险收缴、疫苗接种工作上,发挥基层作为群众的桥梁纽带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中,锻炼村“两委”班子的组织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新任村“两委”班子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相关规定要求,及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从调研情况看,各村“两委”班子协作共事情况较好,能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村“两委”均制定落实了村级班子年度工作目标承诺制,并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我乡村“两委”班子运行建设中仍存在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观念老化,工作创新意识欠缺。部分干部发展观念老化,在认识、利用新手段解决问题、对新技术学习的主动性上明显不足,工作方法不够灵活,发展意识跟不上,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到位
二是集体经济不足,运行保障力度不够。全乡仍存在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缺少启动资金成为村干部工作开展主要难点。村集体收入仅能维持基本运转,上级转移支付数额较小,多数村收益主要以集体“三资”租赁收益为主,集体经济就较为薄弱。
三是服务意识不强,作风建设仍有差距。服务意识有待加强。一些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标准不够高,存在得过且过心态,导致整体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强,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村突发事件。
四、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从严管理,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严格落实村干部管理办法,制定详细的年度考评细则,做到从严落实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整体素质,切实强化村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进而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