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关键要会“搭架子”——搭框架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
去年从区府办来到了市府办二处。一转眼,9个月过去了,感受颇为深刻。聚焦到文稿写作上,一言以蔽之就是——“这9个月里,我时而像哈姆雷特一样不断彷徨,时而像堂吉诃德一样不断进取,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磕磕绊绊、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前行”。
为什么会像哈姆雷特一样不断彷徨?
说来惭愧,刚来市府办的时候,还是个“精神小伙”,感觉是怒马鲜衣、意气风发。当时,给自己定位是做好三件事:一是写好材料;二是出好主意;三是办好事情。结果,第一件事,就给我十万点暴击。
写材料,越写越迷茫,越写越无力,越写越发现自己的浅薄。前有前辈高山仰止,后有“后浪”大浪淘沙,压力前所未有。第一个接手的材料,记忆非常深刻,是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政治学习一刻钟”发言提纲,写了整整2个礼拜,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框架几次推倒重来,到最后才勉强通过。
看看人家的稿子材料,总是忍不住拍案叫绝,同时也会扪心自问,为什么我想不到这个点?为什么我没有找准这个切口?为什么我写的东西枯燥乏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像哈姆雷特一样,迷茫且彷徨。
幸运的是,我身边的兄弟姐妹们,给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处里的兄弟们,给我无微不至关怀的同时,言传身教告诉我“写材料,平时靠勤读多学、勤写多思;战时靠短期突破、现学现卖”。还有2号楼里的“中国好邻居们”,让蹒跚学步的我能够拿来主义,“照葫芦画瓢”。借此机会,我想郑重道一声谢谢。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领导用9个字为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进动力。这9个字就是——“有高度、能落地、重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