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慈善平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近年来,X省以基层慈善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打通服务民生“最后一米”,让民政工作更加走心、更加暖心、更富爱心。
一、发展现状
基层慈善平台是指具备慈善活动开展、慈善资源对接、慈善项目管理、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组织孵化、慈善人才培养等单一或多种功能的城乡社区慈善综合服务平台。2021年,X省出台《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若干规定》,其第三条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托社会工作站(室)、社会救助站(点)、社区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慈善超市等,推进城乡慈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帮助慈善组织以及其他从事慈善活动的社会力量与困难群众进行有效对接。”此后,X省通过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出四类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慈善平台发展模式。
慈善超市模式--传统慈善救助空间。慈善超市是以解决特殊群体临时生活困难为目的、以有针对性地募集和发放物资为主要形式的公益慈善载体。2013年以来,X省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X万元用于支持慈善超市建设,共建成慈善超市X家,累计接收社会捐赠款物上亿元,惠及困难群众约X万人次。近年来,部分慈善超市积极创新发展方式,有的通过社会化运营改革增强“造血”功能,有的创新管理模式激发居民内生动力。如X市慈善爱心超市推行“积分管理”制度,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评选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近X人,X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020年,X市慈善爱心超市项目被评为第四届X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社工站模式--新型专业帮扶空间。从2018年4月开始,X省实施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禾计划”项目。截至目前,全省X个市州建成X万个基层社工站点,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部分有条件的社工站转型升级为慈善平台,探索出“物资+资金+服务”的新型慈善救助模式。全省基层社工站累计联动近万家社区社会组织、X多万名志愿者,为残疾人、留守儿童、老年人等群体开展关爱服务。如X市依托社工站广泛建设基层慈善平台,设立社区基金X多支,截至目前,累计募捐X万元。其中,X区新河街道幸福桥社区在2023年筹款X万元,并动员X家企业、X家门店、X万名居民参与慈善活动,共开展慈善活动X余场,服务特殊困难群体X人次,有效凝聚了社会力量、解决了社区问题、弘扬了文明风尚。
“爱心传承社会实践基地”模式--慈善精神传承空间。自2015年起,X市教育基金会开始陆续在多个乡村学校建立“爱心传承社会实践基地”,组织曾接受过爱心助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公益慈善活动,通过立德树人,让慈善精神薪火相传。目前,X全市建立爱心传承社会实践基地X个,发展志愿者队伍X支,每年参与的爱心志愿者达到X万人次,年度接收捐赠X万元以上,累计支出X万元,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爱心传承活动。如X县以“半条被子”、“一张借据”等故事为依托创建爱心传承实践基地,组织志愿者宣讲红色故事X场次,组织X万师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有力促进了文明校园和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该项目被评为第四届X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并在网络评选环节获得公众投票第一名。
乡村相见小院模式--村民文化公益空间。乡村相见小院是由X农道公益基金会发起,致力于培育本土人才、引导基层群众自治、为基层赋能增效的村民文化公益空间。截至2023年底,农道公益基金会先后在X县X镇X村、X县X镇X村等X个村庄落地建设乡村相见小院,累计推动成立在地村民自组织X个,引入国内公益机构X家,为当地引入各类项目数十个,累计开展公益文化活动X场,助力乡村治理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