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材料写出深度

2023-11-03 09:00:02 154
联系客服提示-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  笔杆子写作神器 - 公文网 - 公文写作网 - 老笔头文库 - 笔杆子公文网 - 老笔头公文写作网 - 笔杆子公文 - 笔杆子之家 - 公文思享文库 - 笔杆子家园 - 公文写作素材 - 公文写作宝 - 笔杆子公文写作网 - 公文材料网站 - 公文写作网 - 新文秘网

怎样把材料写出深度

成  文

在机关单位写材料,领导常提的一条“硬要求”就是要写得有深度。尽管这个要求很不容易达到,但无论是把材料写出彩,还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笔杆子”,都必须为此而努力。

写出深度,首先要搞清楚怎样才是有深度。“深”是程度,也是状态,相对于“浅”而存在,是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的统一。在机关文稿写作中,积累的深厚、调研的深入、问题的深究、认识的深化是把材料写出深度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而思想的深邃、见解的深刻、感情的深沉则是材料深度的内核所在和集中体现。

写材料就是写工作,核心是写业务。从所写工作的共性来看,材料的深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找到根源。正所谓“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事物的根源是发展的起点,也常常是思考的发端、问题的依归。在材料写作中,研究工作要知其来源,分析问题要找到根由,进而才能由源及流、由根及株,把所写内容演绎开来,形成“材料世界”的万千气象。

二是看到本质。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要把材料写好,必须练就“瞻山识璞、临川知珠”(东晋·葛洪《抱朴子·行品》)的政治慧眼,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眼前物象所局限、工作表象所迷惑、人为假象所蒙蔽。看到本质、把握本质,写材料的时候才能化繁为简、执简驭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才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直击所写事项特别是所写问题的靶心,写出“十环语言”。

三是揭示规律。所谓“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可以揭示、驾驭。这里所说的揭示规律,指的是在材料中揭示所写工作、所写事项的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这种揭示,可以直陈规律性认识,也可以通过按规律办事来加以展示,后者属于不言自明。

上面这三种深度,从根本上说都是研究的深度、思考的深度。所以,写材料的时候,主要精力不应放在咬文嚼字、谋篇布局上,而应放在研究工作、思考问题上。尽管形式上的东西也很重要,但再完美的形式也出不了深度,充其量只能给人以故作高深之感。

那么,怎样才能把材料写出深度呢?

——学得深才能写得深。立身百行,以学为先。作为一名机关干部,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基本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曾为广大干部开出这样一张课程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然而,要把材料写深写好,仅凭较宽的知识面是不够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唐·韩愈《师说》),还得在“博”的基础上求专求精求深。求专,就是聚焦所从事的工作,适应专业化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在学以致用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为学有所长、干有所成的“专门家”。在某一领域学得越深,把相关知识吃得越透,越有利于把材料写出深度。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怎样把材料写出深度

链接地址:https://www.wenmijiayuan.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779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