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文稿写作

2023-09-15 09:30:02 194
联系客服提示-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  笔杆子写作神器 - 公文网 - 公文写作网 - 老笔头文库 - 笔杆子公文网 - 老笔头公文写作网 - 笔杆子公文 - 笔杆子之家 - 公文思享文库 - 笔杆子家园 - 公文写作素材 - 公文写作宝 - 笔杆子公文写作网 - 公文材料网站 - 公文写作网 - 新文秘网

漫谈文稿写作

按:七把叉同学是南方某省一名从事政研工作近十年的“老兵”,他利用业余时间陆续撰写了逾万字的写稿心得,读后有启发、有共鸣,现辑录为《漫谈文稿写作》一文,分享给大家。以下是全文:

 

 

1

从苏东坡的第一份职业说起

 

各位看官,你知道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第一份职业是什么吗?你猜,猜猜猜。对了,就是给领导写稿子的笔杆子。苏东坡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拿笔杆子,他26岁就在陕西凤翔,担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也就是起草和处理各种公文。

但才华横溢的苏东坡工作得并不愉快,服务的第一任领导算是相处甚欢,但好景不长,第二任上司凤翔府知府陈希亮可不是好对付的角儿,经常给他下马威,第一是杀他锐气,对他起草的公文反复删删改改,甚至打回重写。

苏东坡还抱怨,陈希亮有时来个“大忽悠”:我修了个观景台,你文笔好,你写个《凌虚台记》吧?

苏东坡阅历见长,理解了陈希亮的良苦用心,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陈公弼传》,怀念他的严格培养。但不是每个笔杆子都能遇到这样的好领导,如果遇到,那真是一种幸运。

笔杆子都有其服务之“将”。这里说的“将”,指的是领导。为什么我将服务的领导称之为“将”呢?因为公文写作,就是一场战役,我们对文字进行排兵布阵,不是让你写给自己看,自娱自乐用的,目的是让“将领”满意、取得讲话的成功。

大凡懂政治的“将领”,都深知笔杆子的重要性,可是并非所有领导都重视文稿。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这与文稿在全局中所处的位置相关。比如,企业部门是创造利润的,那文稿能力在企业中起码不是核心的,经营能力才是核心。

领导往往免不了文稿的帮助,因为讲话是领导工作、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文稿是更好贯彻集体意志和决策的标准配置。

高明的领导会把讲话作为抓工作的重要方法,展示个人魅力的重要手段。比如美国总统很多经典流传的演讲稿并非总统亲手撰写,而是由白宫写手团队,奥巴马有9个撰稿人、小布什有5个、克林顿则有8个。有媒体评论“谁给总统撰写演讲稿,谁就是实际管理国家的人。”

一名领导如果没用好笔杆子可能就会吃亏。领导讲话讲得好,首先离不开精心的准备。比如,参加筹备会议,参加某高级领导来视察,单位负责人介绍时东拉西扯十几分钟,没有抓住要点和时间,就会影响效果。又如,地方会议审议文件,部门领导对其它部门提的修改意见回答不上来,气氛十分尴尬。

反过来讲,一个名领导如何用好笔杆子?不少笔杆子反映,领导口口声声重视文稿,遇到提拔时又选择性“失明”了。有的笔杆子“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几年,对笔杆子的成长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除非是专司文字工作的部门。古人讲,良禽择木而栖。当然现在,笔杆子们都有单位有家庭,不能像过去那样随便换个工作。况且笔杆子都是有血有肉的灵魂。那么一个重视文稿的领导会有哪些体现呢?无形的,比如思想启迪、工作方法。有形的是什么呢?

给地位,这不是说要把文稿工作的部门或笔杆子名字排在前面,而是帮助推动工作,比如哪些稿子需要部门配合,将军令下是不一样的。起草文稿也不是论谁官大官小,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深度并不是以年龄计算。有的领导人召集讨论文稿论资排辈,讲级别。但实际上,主力却是普通工作人员。让普通工作人员直面领导,也是给地位的一种重要方法。

最根本的是给晋升。这个晋升并不是大锅饭的晋升,而是对骨干力量的晋升,如果大锅饭,浑水摸鱼者吸食老实人的血,反而会造成骨干力量的流失。一个单位,怎么体现领导重视、基层满意,出干部是根本一条。如果不出干部,笔杆子们自然看不到希望。

给经济待遇。现在党政机关基本上不存在文稿工作与待遇挂钩的情况了,一些企业开出了几十万的价码招笔杆子,因为写材料也是个技术活、难活。

给休息时间。笔杆子最缺的是休息,我常常感到五行缺“觉”。笔杆子是打仗的战法,自然不像窗口部门朝九晚五,通宵熬夜是常态,不能强求第二天一早准点上班。当然也要有个区分,非一线的、浑水摸鱼的还是要准点上班。尽可能让骨干多休息、陪伴家人。

给培训交流机会。苦闷是笔杆子的常态,两点一线的生活貌似看不到人生的色彩,要说乐在其中,我想只是少数人。培训实际上就是给笔杆子休息、换脑、提升自我的机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培训普遍倾斜向非骨干力量,那也会造成忙的更忙、闲的更闲的状态,不利于队伍战斗力。

   

 

 

2

动笔前的“灵魂三问”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古代哲人发现,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地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但事物又有其规律性,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七把叉同学有时看古人之书,总感觉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同赏一轮月,古人今人竟是如此息息相通。古人吟咏喟叹之事,今人也会发之情感,只不过文字表达形式发生了变化,其内在的起笔、铺陈、结尾等都大致相同的,有其内在规律可循。

于文字而言,其千变万化,有的人总觉得琢磨难透,把握不住其内在规律,有的人洞悉规律,很快轻车熟路。因此,文稿起草是一个技术活,培养笔杆子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沉淀,也需要压力紧迫成长。

文稿起草中,我常常看到,一些同学有想写好的意愿,拿起笔却不知如何下笔,只能“时间不够、赶紧拼凑”,结果写出来的不是领导所需,甚至文不达意、南辕北辙。有的恨不得一步到位,起草过程中一字一句过关,一个标点一个错字都要严防,这种做法保证了过程,确不能保证结果,到头来时间过去,还没有来得及交卷。即使交卷,也失去了修改提升的空间,质量也不高。

个人浅见,起草讲话稿是不是要首先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方向还是路径?

我们拿到文稿任务,起草的方向要写什么,要表达哪几个方面?能否紧紧扣住领导同志的意图,往往决定了讲话稿的成败。选择正确的方向,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这方面,方向是优于路径的

一些同学们初入公文写作这个行当,常常感到起笔之时,从哪几个方面去讲,思路并不清晰,最后看起来文字很多,但是并非领导所需。

其次,领导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来谈思路和意图,很多情况下需要文字工作者去领悟把握。

再者,我们常讲“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因此,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谨防用自己的思想来代替领导的思想,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领导的思想,体现出领导的思考深度,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

有的领导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再好不过了,与其做好沟通再下笔,这样可能会比较轻松。但是领导事务繁忙不可能想得透彻。如果实在无法明确方向,可以先把素材累积,在重新组合、提炼出几个方向,可提升效率。

其二,内容还是形式?

有人说“题好一半文”,也有的人说“内容决定形式”。基于这样的理解使得有的人喜欢搞标题文章,有的喜欢作材料的堆积,这些难免产生偏差。

个人认为,二者是辩证关系,要看具体场合而定。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的堆砌

我时常看到一些讲话稿,貌似标题搞得很对仗,但是内容空洞无物。脱离了内容,形式做的再漂亮,但是让人索然无味。没有经过提炼的内容仅是材料的堆积。打个比方,就像盖房子,有好的建筑材料,还要有好的设计框架,起到四梁八柱的作用。

但是,如果说形式和内容哪个优先。从辩证法的角度去分析,个人以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并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现在有些文章,神气十足,但是没有货色,不会分析问题,讲不出道理,没有说服力。这种文章应该逐渐减少。”没有货色、没有说服力的文章就是没有思想内容的文章。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过,“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本身也是内容。但毕竟只是一种形式。”文章有其功用,“合为时而著”,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因此,是不是内容大于形式呢?

其三,约定俗成还是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起草讲话稿也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的惯用模式,即通常所说的“三大块”结构。

比如领导讲话稿,一是先是谈认识意义,二是突出重点工作,三是讲组织领导。还比如,工作总结先讲基本情况,接着陈述主要做法,最后讲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这些都是公文写作基本的套路,但个人以为,这些写法要区分具体场合,也视领导要求而定,否则讲话不接地气,文字摆布难免隔裂截断、单调枯燥。

一些工作三五年开一次会部署需要提升认识,但是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三天两头开会推进工作,频繁讲意义、陷入三段论,那就容易僵化,不接地气,影响表达效果。

同样是党的文献,我们看《毛选》《邓选》,内容是不是都是三段论呢?标题是不是都是搞对仗呢?内容表述上是不是平铺直叙呢?个人浅见,目前一些地方有不好的文风,一些词讲究对仗,实际上区分度不高,老百姓容易混淆,也难以记住。用群众看不懂的语言,脱离了群众,是一种很大的危险。

因此,三段论并不是公文写作的既定模式。我们常讲“创新是第一动力”。个人认为,创新是笔杆子们立身的标配。

我们起草文稿,创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基础之上的创新。我们传承的目的,也是为了创新,进行现代化的表达。

那么,如何做到创新?我觉得有表达出新、结构出新、观点出新、事例出新、数据出新等,要依具体情境去探索。创新永远是活力迸发的源泉,“惟创新者进”。

 

 

 

3

文稿写作有秘密武器吗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漫谈文稿写作

链接地址:https://www.wenmijiayuan.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251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