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现实表现材料(干部画像)
有一年,科里一名年轻同志想去读研,主管文字的秘书长开玩笑道“服务好一任主要领导,工作之辛苦、知识之积累、思路之开拓,相当于读一个博士学位了!”我们笑着问他读了几个博士学位,他伸出五指,意味深长地说,这5位“博士生导师”风格不同、思路不同、阅历不同,每个人都是一本醇厚隽永的大书。
从事文秘工作,幸运的话能读几个博士学位。一般情况下,也都能赶上一个“毕业季”。最近,我们这里主要领导变动,朝夕相处两年多的“博士生导师”,快要与我们挥手再见了。文秘工作,以文稿始,以文稿终。离别之际,还有一套重量级文稿,就是干部考察资料(供组织部门参考),包括三年工作总结、现实表现材料、三历三格三件事等,其中难度较大的是现实表现材料。
送导师、踏征程,最后一稿情更浓,越是难写越要拿出最高水平。我们常讲,“迎来送往”有两篇大稿。“来时”法律意义上第一篇文稿是人代会上任命后的表态发言,“走前”最后一篇文稿就是现实表现材料,又称领导干部画像。下面结合近年来撰写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些体会。
1.总的要求:画得出色出彩、出新出众。为什么将这份文稿称为画像?就是想通过这份材料,让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谁,不熟悉的人一看就如见其人。
比如,《三国演义》中谈到一个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通过相貌、事迹等描写,大家一看便知是关羽。当然,现实表现材料不能太文学太演绎,但总的要求是一样的。
具体方面:
(1)要有镜头感,多用行为语言。不能简单的政治表态或宏观描述,要给人画面感、让他“动”起来,感受到这个人与众不同、活灵活现。
(2)要有故事,多用鲜活事例。比如夏侯惇生啖其睛的故事,“一箭正中惇左目。惇拔箭,带出眼睛,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之!’于口内啖之,只取曹性,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短短数语,一个孝顺、刚烈、作战勇猛的夏侯惇跃然纸上。
(3)要有重点,聚焦突出成绩。成绩是最好的现实表现,这一点必须讲清讲精讲出彩。
2.基本内容:讲政治、话能力、汇成绩、言作风、指不足。一般情况下,现实表现材料涵盖以上5部分,这些内容均出自三年工作总结,难在凝练、压缩,提取出性格特征。
(1)讲政治。讲政治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我们常讲,要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等。其实用一句大白话讲,就是“永远听党的话”。怎样做到呢?
①听话的前提是“把话听清楚”,要深学,知道让我干什么。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单是《资本论》完整读一遍就很不容易。加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工作要求等,卷帙浩繁、浩如烟海,不学习怎么知道上级是如何要求的?因此,务必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常修课必修课终身课,常读深读,做到对党的理论、上级要求心中有数。
②听话的要义是“把理儿想明白”,要悟透,想清楚如何落实。想悟透前提是深信,因此必须坚定信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想悟透必须结合当地实际,上级要求一般比较宏观,怎样接天线入地,要想清楚具体措施。
③听话的表现是“把活儿干好”,要笃行,落在具体行动上。怎样落?首先要不折不扣、百分百执行,不能挑肥拣瘦、拈轻怕重,要完整、准确、全面。其次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能“一刀切”,比如疫情期间“一封了之”、创文明城市“招牌统一”、落实环保治理“一律关停”。
明白了以上三点,这一段内容就基本确定了: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大局观念强,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要要求,创造性地推动上级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