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为啥不能自己写稿子?
有不少专业写手,其中一些是在政府机关专为领导写稿的“大笔杆子”,笔者每次和他们闲谈小叙都会被无情蹂躏,无论我怎么从学术的角度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在他们居高临下滔滔不绝东拼西凑面前都不值一提,更不用提那种“自领深喉三百年”的迷之自信。
最近一个笔杆子兄居然向我大倒苦水,言道现在给领导写稿越来越难,虽然他很喜欢写稿子,但却感到越来越痛苦。我问他:“领导为什么不能自己写稿呢?”
他愣了一下,说领导当然不必自己写稿啊,我追问:“文官不写稿和武官不练刀,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
01
领导不必自己写稿
“领导忙大事、写稿这种小事代笔即可”,这是笔杆子们的一句口头禅。有人说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无外乎“说”、“做”二途(往下看会发现这种说法有问题),把写的时间节省下来,多做点实事似乎无可厚非。
我以为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大致有三:把方向、做决策、带队伍。这样看,领导的认识水平才是其核心能力,而在当今自媒体泛滥的时代。不自己动手写稿,会给领导的认识水平带来三大危害:
一是加剧认知偏见。领导也是人,心理学认为只要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我们在学术传统上强调逻辑、强调客观就是要尽可能的规避人的主观偏差,而写作恰恰是梳理人思维的最重要方式。有人认为领导平时讲话都是一套一套的,逻辑性多强啊?这就混淆了“说”和“写”的区别,如果你把领导们的即席讲话整理成文字,就会发现其中存在逻辑谬误的概率极高。那些只讲话不写稿的领导,其逻辑思维不但无法得到强化,还会因为自己的逻辑错漏被笔杆子们主动弥补而愈发加深认知偏差。
自媒体泛滥的时代,领导身处信息碎片洪流之中,思维的碎片化和认知的偏执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学和写是两个重要的手段,如果放弃之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认知偏见将逐步演化为错误思想,“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对个人也许是句笑谈,但对领导的事业而言,就是一种危害。
二是严重脱离群众。领导每天都要看大量的内参和文件,始终全面掌握一线情况,所以不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么?这种观点混淆了一个概念,如同把“说”和“写”划等号是错误的,把“看”和“写”相混同也是有害的,其害在于领导虽然看的多但想的浅,义理考据辞章、对指导实践而言缺了考据其他都是立不住的,亲自写稿的人(不含抄书匠)为了“自圆其说”,必须要核实素材的准确性、真实性和代表性,甚至要开展必要的“田野调查”。这也是领导深入群众的必要手段。
在思考深度方面,通过报告了解一线,而不自己动手写东西,还可能带来一个隐患,就是被撰写者“思想绑架”的危险,这听起来有点耸动,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难保证每一份内参和报告的撰写人,其研究能力和水平、甚至研究动机都能保持高质量和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