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写作贵在“弃长求精”
怎样把文稿写得精彩、写出特色,给人以强烈震撼力?我的体会是贵在“弃长求精”。这里说的“长”,是指有意无意将文稿添枝加叶,把本应言简意赅、精练表达的文字,堆砌成冗长拖沓、空洞乏味的烦人话语。时下,一些文稿不分场合、对象,本可短短几句就能写得清,非要空话套话来来回回说。这样的长文稿容易让受众大脑疲劳,甚至心生厌恶,难以达到教育人、引导人、武装人的目的。
孔子早就用“辞达而已矣”来说明文辞的确切与否不在于长短。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仅用1200多字就阐明了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毛泽东同志把长文看作是“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他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00多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里的文章都短小精悍、文风朴实、富有新意,可谓文稿写作的典范。
相比于“长”,“精”显然更难。我理解的“精”,一是精深。把握时代节拍,通过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出深邃思想。二是精练。用简洁、精准的语言把观点讲清楚、说明白。三是精细。考虑要周延,通盘布局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四是精准。理论观点、经验做法、对策举措要有理有据,针对性、操作性强。五是精彩。注意语言创新,多用生动明快的文字,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