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演义》看秘书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超群的理论文化修养是做好秘书工作的基础
秘书作为“掌管文件并协助领导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其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要求秘书在横向上具有较广博的知识面;而由于秘书工作自身的专业特点,必然要求秘书在纵向上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
(一)掌握广博的知识面对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纵观《三国演义》,其中谋士云集,人才济济。每人自有所长,各有智慧。但究其共性,渊博的的知识是他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不二法宝。
1.战略思想
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之所以能够打动刘备,离不开其对刘备自身实力和天下形势客观正确的分析论证。当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最大,锋芒正利,且对天下虎视眈眈,自是不可主动与之对抗。东吴虽不如曹孟德一般,却也坐拥江东,基础稳固,不可小觑。且东吴孙权同样面临曹魏的威胁,与之结盟也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能性。反观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战略要地荆州益州,其主刘表、刘璋由于短见、失策、病危、后继无人等因素,使得刘备拥有了可趁之机。
2.战术
三国中,善用战术之人还要数诸葛亮。如果说战略思想是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前提,那战术便是催化剂。好的战略思想需要的是对时局的认识,而好的战术则要掌握军情军心、地理优势以及敌我的强弱。诸葛亮用疑兵之术退司马懿大军;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定下火攻之计,使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用欲擒故纵之计,七擒七纵孟获使其心服口服的归顺;利用关羽的忠义智取华容道;离间计得马超,智取汉中;舌战群儒,各个击破。
(二)具备专业知识是秘书工作的基础
专业知识是指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秘书业务知识,这类知识作为秘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和主干,是各级各类秘书都必须具备的知识。
1.公共关系学知识
公共关系学知识已日渐成为秘书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之一。因为组织都需要利用公共关系学知识内求团结,外谋发展,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秘书工作在许多方面也带有公共关系性质,比如接待客人、参与谈判、沟通协调。因而,掌握一定的公共关系学知识,有助于秘书更好地开展工作。
(1)内求团结
我們所熟知的“鸡肋事件”——杨修从曹操晚饭的一根“鸡胁”中看出曹操有退兵意图,并毫不顾忌的告诉了夏侯惇将军,造成军心动摇,曹操此时忍无可忍,以“乱我军心”为名,处杨修以死罪。杨修深谙曹操心理,但是却不谙君臣之道。秘书读懂上司心理目的是更好的辅助上司,绝非突出自我。
(2)外谋发展
“诸葛亮舌战群儒”中足见公共关系学知识在对外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在到底是反曹还是降曹这件事情上,东吴将士分成两派,意见不一,诸葛亮亲赴吴国,进行劝说。他首先正确辨别并全力争取首要公众:孙权作为东吴之主,便是诸葛亮此次说服的首要公众。说服孙权便已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文武百官了,他正确划分顺意公众、逆意公众与边缘公众,做到有的放矢;维护顺义公众、击退逆意群众。如此,“舌战群儒”成为了传诵至今的历史佳话。
2.管理学知识
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有助于秘书更好地发挥辅助管理职能。鲁肃是三国中有名的管理人才,他虽以文官出身,却善于管理军队,周瑜死前向孙权举荐鲁肃担任大都督一职,在鲁肃的带领下,军队日益强盛起来。
3.心理学知识
秘书经常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秘书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效果。
《三国演义》中,优秀的谋士既懂自己上司的心理,也深谙敌方心理。懂上司心理,才能更好地发挥秘书的辅助作用,诸葛亮知道刘备“兴复汉室”之志,促使孙刘联合,南征北伐;鲁肃知道孙权要保全江东,完成其父兄遗愿,尽力促成孙刘联合,主张抗曹;深谙敌方心理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空城计的妙处就在于诸葛亮明白司马懿一向谨慎的心理特点;七擒七纵的成功之处也是抓住人性本善的心理特征。
二、精专的职业技能素养是做好秘书工作的关键